心如小孩般喜樂的 Uncle Tony
如果你的小學時代是「芝麻街」的好朋友,大抵你都記得那些毛毛怪公仔,無論它們說甚麼做甚麼,都會帶給我們歡樂,很是簡單。人長大了,還可以擁有這份簡單的喜樂嗎?
走進 Uncle Tony 工作的國際學校,十多歲的少年們都在校園內忙著 不同的活動,但他們一見到 Uncle Tony,都會報以笑容,偶爾還有些學生帶著期待地與他打個招呼。「我要帶你走『秘道』去我的車上看看那些布偶,如果給學生們看到了布偶,他們便會騷動起來!」Uncle Tony 對筆者說。
這不是虛言。他的布偶著實不簡單,單單是那幾個足有兩歲小孩一樣高的布偶,不只手腳可動,甚至連眼蓋和嘴巴都可靈活自如,配上 Uncle Tony 那熟練的腹語,就把「栩栩如生」完美地演繹出來。布偶與 Uncle Tony 猶如兩爺孫面對面的對話,時而幽默,令人忍俊不禁。
與布偶對話 融化兒童心
「即使是小學生,明知這個布偶不是真人,卻會投入地把它當成真正的人一樣,與『他』對話,甚至邀請『他』一起玩。」一些老掉牙的道理,由成年人說出來,小孩當作「耳邊風」,但若是出自布偶之口,小孩卻會乖乖聽話。「用布偶說故事,小朋友也可以參與其中,他們問布偶問題,布偶就回答,這樣的互動讓小朋友更為留心。」
Uncle Tony 舉例:有一次,他乘坐的飛機降落後,乘客們都已下飛機,但有個 3 歲小孩卻鬧情緒,不願離開,父母也拿他沒辦法。那時候,Uncle Tony 就在他的手提袋中,拿出一個布偶,自顧自的與「它」對話起來:
布偶:我不要下飛機!
Uncle Tony:你可以不離開機艙,但你不會有食物了,因為人們要休息,飛機也要休息喔!那麼,你要選擇離開還是留下來?
這時候,布偶四處張望,看到那正在鬧情緒的小朋友,就「走」到他身旁問他:「你要陪我留在機艙嗎?」
有趣地,那個小朋友就止住了吵鬧,抱著布偶,起來離開機艙了。要擅於運用布偶來幫助小朋友,多少還需要對兒童心理的掌握。
類似情形,經常都在 Uncle Tony 的身上出現,無論是勸小孩子吃藥,還是停止打架,成年人面對孩子撒賴都沒有辦法時,布偶卻可以使孩子變得聽話。「小朋友對成年人和陌生人都有種抗拒感,布偶卻沒有任何威脅和攻擊,令小朋友較易接受。」
自學成偶師 布偶引領他的路
布偶有多像真人,就看演活「他」的布偶師的腹語有多厲害。 原來,Uncle Tony 的 腹 語 是 無 師 自 通 的 。「 我 在 小 學 時 認 識 一 位來自美國的宣教士,他當時以腹語把玩布偶,我覺得很得 意,很有興趣學習,而他在離港返美前,把布偶送給我,於 是我就自學腹語起來。」沒想到這份興趣,後來竟變成他的 事業契機。中學畢業後,喜愛小孩的他,知道有一間教會辦 的幼稚園聘請老師,於是他就應徵,也因為他的布偶,讓他 可以有很多機會跟小朋友講故事。
每個布偶原來都有各自的名字和性格,有的比較正經,有的 卻 很愛搗蛋或難纏;當然因著講故事的需要,有些布偶會比 較 「 反 叛 」。
「 Farmer Joe 是 我 最 愛 的 布 偶 , 因 為 它 的 性 格 跟 我 最 相 似 , 都 是 老 實 和勤力之餘,還帶一點幽默感。」這個傻氣的 Farmer Joe,沒想到竟 需花上過萬元!它是 Uncle Tony 的好友送給他的禮物。原來 Farmer Joe 已經跟隨它的主人,走過數十個年頭了。
「布偶是我的好伙伴、好拍檔、好助手。它們帶給我滿足和快樂。我看到布偶會開心,觀眾 也會開心。」
其實不只是小孩子,即使長者,也對布偶很受落。就如在聖經裏,耶穌說:「我確實地告訴你們: 你們如果不回轉,變得像小孩子一樣,絕不能進入天國。」(馬太福音 18 章 3 節)小孩子簡單的 心,最易接受如布偶般看似兒戲,卻是簡單而親切的眷佑。就如 Uncle Tony 一樣,或許因為他的 心就是如此單純,以致即使面對人生的苦難,他還是甘之如飴。
單純一顆心 面對艱難也笑著踏上
Uncle Tony面容上盡是歡笑,誰會想到他也曾經艱難?兒子 6 歲時因交通意外,腦部缺氧導致腦 癱,腳不能走路,眼只看見光暗,這已經是 24 年前的事了。當年太太因為兒子的意外,反被控告疏 忽,因而患上抑鬱,繼而更被結腸癌折磨了 6 年才離世。「那些日子,幸好有耶穌『頂住』(有信 仰的支持)。」他淡淡然的說道,然而眼角閃過一抺憂戚,接著讓他對布偶的熱情,在他的臉上再 劃出笑容。
走過苦難,雖然今日太太已回天家,兒子仍在病榻,但篤信「助人為快樂之本」的Uncle Tony,認 為像耶穌一樣為人付出,才是人生正途。「人若要成功,他必須先令他人成功。你可以為別人付出 多少?施比受更有福,即使我的付出只是播種,未必見到收成,但人生喜樂在乎善用上天的恩賜, 對人對神有所貢獻。」事實上,他在學校除了以布偶說故事,更訓練學生們運用布偶服事社區,由 長者以至內地有需要的人,都以布偶帶出喜樂。回想我們的孩提時代,在艱難中還可以隨處弄物為 樂,何以成年後的我們,就忘了這個簡單就是快樂的道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