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願意忠心嗎?

您願意忠心嗎?   今時今日,「忠心」似乎是許多人所缺乏的。在職場上,很多時講求的是靈活機智、人脈關係,更要懂得看風駛𢃇,所謂「識時務者為俊傑」!   然而,聖經卻提醒我們:「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,為上帝奧祕事的管家。所求於管家的,是要他有忠心。」(哥林多前書4:1-2)聖經中的啟示錄也說:「你務要至死忠心,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。」(2:10下)   由此看來,上帝十分重視信徒的忠心。那麼,「忠心」是甚麼?那就是一份責任感,把別人委託的事情,視為自己的責任,千辛萬苦也要努力完成它!這讓我們想起在舊約時代,亞伯拉罕的一位老僕人。雖然聖經沒有記下他的名字,他卻是「忠心」的典範!   他是亞伯拉罕家中最資深的僕人,負責管理亞伯拉罕的一切事務。當時亞伯拉罕已一百四十歲了,便將兒子以撒娶妻的重任交託這老僕人。於是,這老僕人帶着十匹駱駝,並他主人交給他的禮物,從希伯崙起程,千里迢迢來到主人的家鄉拿鶴城。   其實老僕人的任務殊不簡單!他畢竟已年紀老邁,不但要長途跋涉,即使到了目的地,仍不知道誰是上帝為他主人的兒子揀選的妻子。最怕是自己老眼昏花,萬一選錯了,豈不害了主人世世代代?   所以,面對這艱難的任務,老僕人慎重地在拿鶴城外向上帝禱告:「耶和華——我主人亞伯拉罕的上帝啊,求你施恩給我主人亞伯拉罕,使我今日遇見好機會。我現今站在井旁,城內居民的女子們正出來打水。我向那一個女子說:『請你拿下水瓶來,給我水喝。』她若說:『請喝!我也給你的駱駝喝。』願那女子就作你所預定給你僕人以撒的妻。這樣,我便知道你施恩給我主人了。」(創世記24:12-14)   老僕人的禱告不但顯出他努力地忠於所託,也顯出他對上帝的信心!他以信心明確地祈求上帝讓他遇見所望之事,相信上帝必施恩予亞伯拉罕。禱告之後,他更感受上帝逐步為他揭示答案,讓他遇上利百加,印證上帝看顧和引領每一個信靠祂的人!   我們在世上都有從上帝而來的召命,但我們該如何在自己的崗位上(包括工作、家庭、社會和教會)盡忠職守呢?這位老僕人不但是我們的榜樣,也提醒我們:只管運用上帝給我們的各樣恩賜和智慧,努力去做,其餘的就讓上帝按祂的時間,成就祂的心意吧!

認識自己——我的昨天、今天、明天

認識自己——我的昨天、今天、明天   承蒙「社創基金」資助,我們於6月開展了「助人與自助—布偶跟你做個friend!」一輪接一輪的課程,第一課是認識自己。究竟從何去認識自己呢?誰個會不認識自己?   「認識自己」這個課題常在我們的成長階段出現,或在退修時的反思:究竟我想為主做甚麼?我有甚麼恩賜?主給我甚麼召命?對許多信徒來說,「認識自己」絕不是一個陌生的課題。   在課堂上,學員不用直接分享,我們會邀請他們選出能代表自己的三張圖畫卡,一張是昨天的我,一張是今天的我,一張是明天的我,然後由他們分享為何選出這些圖畫卡。   不論學員有沒有信仰,這樣簡單的分享已令他們回想自己的人生如何轉變。人長大了,就要學懂愛自己。若是已退休的,可以多聯絡朋友或同行者,或是學習更多東西,或更多參與義務工作。這不是為了打發時間,而是令生命更豐富,每天活得更開心,也從而認識自己日後想做甚麼、要實踐甚麼……   大部分學員都分享,昨天的我是灰色/黑色,每天辛辛苦苦地賺錢養家、供書教學,沒有選擇餘地;今天開始了退休生活,由忙碌變為清閒,需要時間去調節一下,更有學員分享在提早退休後,患上情緒病,幸好已康復了。也有學員說:「今天的我是色彩繽紛,未來的我更有能力,因為有光、有路、有盼望,與昨天的我完全不一樣……」   最後,學員們在「你一言、我一語」之下,與周圍的人分享他們的人生經歷,同時學習聆聽與回應。待課程完結後,他們就可以組成小隊,拿着布偶去服務護老院舍一班可能充滿負能量的「老友記」,有些甚至患上腦退化症。期望學員們善用生動、活潑、可愛的布偶,四處散發正能量,為社區添一點光和熱!   還有兩堂,各位學員便進入實踐課了,相信你們做得到。加油啊!

萬中選一的祝福

萬中選一的祝福   這些年間,感受到世事無常,人世間的種種磨難驟然而至,叫人無力面對嗎?尤其經歷病患,或家有弱智、弱能的子女,更是千斤重擔壓肩頭!   今年初,本社有幸出版曹綺雯老師的《青山依舊在‧幾度夕陽紅》,書中帶給我們不少正能量,學習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各樣挑戰與困難。其中一篇「萬中選一的祝福」,講述一個看來是「咒詛」的智障孩子,竟成了別人的祝福!在此與大家分享這篇文章,盼望同得鼓勵:   《萬中選一的祝福》是一本書的名字。作者鍾素明得了一名女兒,患有先天腦部受傷,三歲八個月才懂得叫爸爸,快六歲時,才會站立,醫生說在醫學文獻中,一萬個新生兒中,就會有一個因不明原因而先天腦傷,導致智障。這個本該是殘酷的事實,卻因為女孩的爸媽不曾放棄女兒,悉心照顧和發掘她的優點,使女兒汪蕙欣不但學會彈琴,還學會歌唱。最重要的是,汪媽媽把她帶進群體,讓女兒成為別人的祝福。更重要的是,汪媽媽不但照顧女兒蕙欣,而且憑着照顧女兒的經驗,在教會設立「寶貝班」,負責「另類」的主日學,運用了特殊的教學法,培育這群特殊的孩子。   蕙欣的成長對汪媽媽來說是一支強心針,她深知天父給她這個孩子,是要讓她學會更多。「寶貝班」初期只有蕙欣及另一名智障孩子,其後加入了自閉的孩子、個性有偏差的孩子。汪媽媽善用了他們的善良單純的心,讓他們成為好朋友,彼此支持互勉。這是不簡單的教導,要教的是愛心和信心的功課。       智障的孩子也有他們的感情觸覺,汪媽媽結合了音樂、新詩、自然科學及聖經來教導孩童。她解說聖經詩篇23篇3節「祂使我的靈魂甦醒」的含義,她試着從貝多芬的〈田園交響樂〉切入,帶他們從第四樂章的「暴風雨」主題進入第五樂章的「牧人之歌、暴風雨後的感謝與歡悅」主題去聆聽,讓他們去體會前後不同的境況,農夫心情的轉變,讓他們有深切的感受及聯想。她又透過螢火蟲的亮光,引伸介紹「神的話是我們腳前的燈,路上的光」。務使抽象的道理變得具體真實。孩子不一定在理性上深入瞭解,卻能在心底領悟得到。       孩子成為了別人的祝福,就如蕙欣,她喜歡唱歌,她善良溫柔的心使她輕易地進入別人的世界。她曾為彌留期間的老奶奶唱歌,使老人家得着安慰;她曾細心地抱着一名不會長大的嬰兒,每天給他唱歌,帶給他玩偶,讓這小生命和他的家庭得到歡笑。       萬中選一的咒詛,如今變成萬中選一的祝福。   (文章取自曹綺雯著:《青山依舊在‧幾度夕陽紅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