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事大意義

最近 YouTube 流傳一段短片 “Telling Kelli”(《告訴凱利》),內容是關於一個聾啞的小女孩怎樣得聞福音的動人故事。凱利是夏威夷原住民卡納卡毛利土著的後裔,自小又聾又啞,常受到其他孩童的排斥和欺負。她每天都到海灘附近的公園,獨個兒看着孩子們在嬉戲玩樂,自己卻一個朋友也沒有。 有一天,一位年輕的畫家遇上了凱利,嘗試與她溝通,但發覺她毫無反應。這畫家後來才知道凱利是又聾又啞的,於是他去學習手語,希望藉此向她傳揚寶貴的福音。過了一段日子,這畫家帶着他的畫冊再來到公園。他不但用手語跟凱利傾談,令凱利歡欣不已,還在畫冊上繪畫出耶穌的故事,讓凱利明白耶穌的救恩!可是,凱利沒有立刻接受福音,令這畫家有點失望…… 一個下午,這畫家看見一個男孩迎面走來,高聲說:「快去救人啊!」原來凱利墮進海裏!這畫家立即衝去海灘,並跳進水中,把凱利救了上來。凱利在驚惶之餘,更是感激不盡!她後來接受了福音,願意饒恕曾欺負她的人,因為她經歷了上帝的愛! (短片廣東話版:https://youtu.be/sAC7pdZ7jwE?si=mKlRCh5ferfapyYZ) *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*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* 你知道上述故事中的畫家是誰嗎?他就是我們的親密隊友 Jonathan,與我們同工多年,更為《與爸造世界》一書繪畫精美的插圖,讓此書在第二屆(2022年)「想創你未來—初創作家出版資助計劃」的「繪本組」,以及第四屆(2023年)「香港出版雙年獎」的「圖文書」組別中脫穎而出。 事緣 Jonathan 年輕時在教會的一位宣教士介紹下,認識了剛途經香港的一位美籍女畫家,她很欣賞 Jonathan 的畫作,在 Jonathan 高中的最後一年,便提出可幫助他到美國留學。這一直是 Jonathan 的夢想,但他從沒想過會實現,因為他的家境貧窮,連一張機票也買不起! 這段短片就是 Jonathan 在美國的 Christian Heritage College 進修時拍攝的。為了報答主恩,他願意竭盡全力去帶領主所愛的每一個人歸向主!今天,Jonathan 更花了不少心血,精心繪畫福音書中耶穌的一生,完成《以馬內利—耶穌生平漫畫故事》(上、下冊),讓未認識主的人探索耶穌的生平。 Jonathan 努力完成這套漫畫書,不是為了名和利,而是讓更多人也認識耶穌,給他們的生命帶來希望。你也想一讀這套漫畫書,或推薦親友閱讀嗎?請登入:https://www.aslandesign.ca/immanuel_chinese/ *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*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* 最後,你也可以想一想:你有甚麼專長能被主使用,去服事有需要的人?例如:烹飪、音樂、美術、手工藝、運動、醫療、講故事、聆聽……記着主曾說:「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做在我身上了。」(馬太福音25:40)這是何等美好!

誰是真朋友?

曾否感到與現實世界越來越疏離,或是這世界變得虛浮不實在?近年許多人都以手機為友,捧着手機追看別人在 IG、Facebook 或 YouTube 發佈的資訊,許多短片、圖片、論述都精彩絕倫、奇異有趣,比起追看韓劇更富娛樂性!這些多元化的影像與訊息滿足了都市人的「八卦」心態,但是觀看得多,有時會令人思緒混亂,難分真假與對錯。 讓我們想一想這些平台或群組對我們的社交生活有甚麼影響? 人人都是專家 在 IG、Facebook 或 YouTube,人人都可以扮「專家」,發表自己的見解。很多人沒有 fact check 便信以為真,並且一傳十、十傳百,以訛傳訛,這些個人的見解便成了「真理」! 在群組之中,朋友亦愛抒發己見,分享自己對各種話題的感受或意見;但若有人提出不同或甚至相反的觀點時,群組便出現分裂,意見不同者相繼退出了群組。 常見祈禱手 emoji 若在社交平台或群組提到自己或親人病了,即時招來許多祈禱手 emoji,以為這就表達了關懷或代禱,卻少有一句安慰的話,或致電問候。人與人的接觸和關係,彷彿被 emoji 簡化或甚至取代了。 朋友雖多,知己難求 在社交平台結識朋友實在容易,只要一 click,便把對方加入為「朋友」。這些朋友可以遍佈世界各地,數目成千上萬,但很少能真正交心,就以 Facebook 為例,試問有誰真的深入認識其中每一位朋友,並坦誠分享心底話?習慣在社交平台上只流於表面的交談,難以深入溝通,久而久之會否令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膚淺? 喜歡找相同 在學校、職場或不同場合,我們常遇到不同性格的人,要與他們和諧共處,便需要學習包容、尊重和忍耐。在今天的網絡世界,理念、取向或愛好相同的人,常連在一起,那些「非我族類」的,就被拒諸於群體之外。結交朋友只是為了圍爐取暖嗎? *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*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* 聖經怎樣論到交友之道呢?提摩太後書2章22節說:「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,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、信德、仁愛、和平。」聖經並不鼓勵我們越多朋友越好,素質比數量更重要。聖經提醒我們要找「清心禱告主」的人做朋友,一起祈禱,經歷上帝的恩典,並且一同追求屬乎主的公義、信德、仁愛、和平,彼此守望,在愛裏成長,何等甘甜! 耶穌在世的時候,雖然有很多人跟着祂,向祂求助,但祂真正的朋友不多。耶穌的擇友條件只有一個:「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,就是我的朋友了。」(約翰福音15:14)祂稱那些忠心追隨祂,又遵行祂吩咐的人為朋友,並把祂知道的一切事情都告訴他們。朋友之間如此的道義與忠誠,為我們立下美好的典範。你也渴望有這樣的朋友嗎?

抗抑鬱良方

月前網上瘋傳一條短片,記錄一個女學生由準備考 DSE 至應考當日的情緒變化。她把自己由「爆哭」、失落、失眠、恐懼至「手震」的每一個過程,都拍攝下來,讓我們體會她面對何等的壓力! 有人說:只要懂得積極地面對和處理壓力,就能把壓力化為正面的推動力!可是,大部分情緒問題都是由壓力引起,若問題處理不當,便會惡化成抑鬱。香港城市大學曾透過問卷,訪問共 4,002 名中小學生、教師及家長有關其心理健康的情況,並於6月底發表調查結果: 近三成的小學生認為自己有中等程度或以上的抑鬱(4%)、焦慮(21.6%)和壓力水平(29.2%)。 四至五成的中學生認為自己有中等程度至嚴重的抑鬱(4%)、焦慮(38.3%)和壓力水平(52.1%)。 如何解決這問題?如果你曾是過來人,嘗過抑鬱之苦,長年累月受折磨,今天終於康復了,你願意同病相憐,與患者同行嗎?如果你是樂觀主義者,向來不把壓力當作一回事,很想為那些受情緒困擾的同學打氣,你可怎樣明白他們的感受? 小編認識三位患了嚴重抑鬱的朋友,更曾有自殺的念頭。小編嘗試與他們傾談,開解他們,但發覺這對他們沒有甚麼幫助,只能默默地為他們祈禱再祈禱……作為朋友,這種無助、無力、疲乏的感覺也難受! 有人以為基督徒較少患上抑鬱,因有上帝保護,得到倚靠和安慰。可是,近年越來越多基督徒受到抑鬱之苦,隨着環境轉變而倍感無力與無奈,在十字路口徘徊,不知何去何從!事實上,人生總是充滿挑戰,一個一個問題接踵而來,多不勝數。讓我們從大衛的生平,看看他有甚麼良方去面對各樣挑戰? 上帝稱大衛為「合祂心意的人」(撒母耳記上13:14),這不是指他的生命完美無暇,全然活在上帝的旨意中;而是指他在不同的生活時刻及處境,都與上帝緊密相連,敬畏上帝,回應上帝。 大衛蒙上帝所愛,少年得志,只憑一塊石子便打敗巨人歌利亞。大衛也深得當時作王的掃羅賞識,但掃羅後來因妬成恨,追殺大衛,令大衛不得不亡命天涯!可想而知,這是大衛最艱苦的人生階段。但在逃亡之中,大衛蒙上帝恩領,招聚了一支強大的軍隊,在每次爭戰之前,他都先求上帝指引,並依靠上帝的能力,戰無不勝。在掃羅窮追不捨之際,大衛曾有兩次機會殺害掃羅,但他饒了掃羅的命,因為他尊重掃羅是「耶和華的受膏者」(撒母耳記上24:6)。掃羅死後,大衛更為他哀哭(撒母耳記下1:11-12)。可見大衛尊重上帝的主權,也尊敬上帝所立的權威,相信上帝會在適當的時候實現祂的旨意。 這正是大衛面對壓力甚至逆境的祕訣:在窮途末路中,仍堅守信念,忠心向主,深信主必引領走出困局!當四方八面的困難圍繞着我們,不妨想想大衛的事蹟:越多困難,越要倚靠主,祂會差派天使來帶領你跨過困境!你也願意成為主所差派的天使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