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誕佈道會

聖誕佈道會:愛的禮物   今年聖誕節,我們與基督教會活石堂(香港堂)合辦佈道會。在這佈道會中,最特別的一個環節,就是由心光學校一班視障學生,演出一齣布偶劇。   我們的布偶老師 Uncle Tony,每年都到心光學校為一些高年班學生排練不同的布偶劇,讓他們在聖誕聚會中,向低年班的同學送上福音,介紹他們認識主耶穌。今年,這些學生更走出校園,見證上帝的恩典如何臨到身體殘障的人,並透過布偶劇,分享寶貴的福音!   究竟這齣布偶劇的內容是甚麼?原來白雪公主想與七個小矮人送一份生日禮物給耶穌。他們各有不同意見,因而吵個不停。最後,白雪公主建議他們先認識耶穌,才想想最適合送甚麼禮物給祂。由此引出耶穌許多的事蹟……   除了這齣布偶劇,Uncle Tony 還用布偶分享福音信息。歡迎一家大小參加,過一個充滿愛的聖誕。詳情如下:   主題:愛的禮物 日期:12月18日(六) 時間:下午2:00 – 4:00 地點:基督教會活石堂(香港堂) 香港柴灣利眾街24號東貿廣場19樓A-D室 (費用全免,報名或查詢請 WhatsApp:Dawn 90502430)  

苦難背後的祝福

苦難背後的祝福   上月中,小編與《無腿無眼的快樂天使—愛麗絲》的作者 Alice 午膳。她剛完成了一個重大的心臟手術,從手術室出來後,便進入深切治療部,後來轉到心臟加護病房,三日後就可出院了。那天看見她精神奕奕、容光煥發,不禁感謝上帝的恩典何等奇妙深厚,祂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!   Alice 一直是我們的同路人。這些年來,她的身體不斷衰殘,除了小時候已雙目失明,還在十多年前因癌症而要截去雙腿,近年更出現心臟主動脈嚴重鈣化,需要更換心瓣。有時候,小編忍不住問上帝:Alice 的大半生為何如此多災多難?   但在 Alice 的苦難背後,原來滿是祝福,她從苦難中更深學會凡事謝恩,因為健康快樂、生活無憂、有人關心和代禱……全不是必然的!Alice 在住院期間,得蒙上帝恩領,讓她的生命能感染別人。在小編與她共進午餐時,她這樣分享:   「在我做完手術,預備出院前兩小時,由於醫院要收急症,把我調到另一個病人床邊,她當日才入院,名叫Ada,還未信主。Ada 也要預備在兩三個月後做心臟手術,她看見我做了同樣的手術才三天,就可以出院,得着莫大的信心。我向她介紹那位一直看顧我的上帝,她也很想認識祂!後來我們成了朋友,繼續保持聯絡。我很感恩,原來自己的經歷可以成為『過來人』,安慰和幫助面對同樣苦難的人!最近還收到 Ada 傳來消息:她已和妹妹一起決志信主了!這更使我深信凡事都有上帝的美意,有時會立刻知道為何這樣,有時永不知道,只有上帝才知道。」   當我們感到生活困難、四面受敵,甚至無力走下去時,請記着主曾應許我們:「我的恩典夠你用的,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」(哥林多後書12:9上)所以無論如何,願我們都嘗試走出自己的框框,倒空一切憂慮與埋怨,從上帝支取力量,經歷祂無盡的恩典。真正的感染力,就是一種「打不死」的精神,哪怕健康被奪去,財富被搶掠,上帝的愛卻充滿我們的心靈,把我們與祂連在一起!  

感染力

感染力   感染力是甚麼?您曾遇過一位或多位對您影響很大,甚至是您效法的榜樣嗎?他們是您的父母、師長、同學、導師、追捧的明星?   小編曾遇上一位感染力強的老師,他既有學識又溫文有禮、風度翩翩、榮神益人,大部分認識這位老師的人都被他迷倒。但是十多年後,朋友圈中傳出他的醜聞:他跌入了「小三」圈套中。這是中年男士的誘惑?還是撒但最愛用的技倆,打擊忠心事主的人?   聖經中的大衛,何嘗不是這樣?大衛常常經歷主的同在和幫助,是主所愛的人。他不但是一位君王,而且文武雙全,既是一位戰士,又是一位詩人,還富有同情心,堪稱「天下第一好男人」,是萬民的榜樣。然而,他後來卻墮入「色」的陷阱中,受撒但迷惑,以致晚節不保。所以,當人在高位,有權有財有勢的時候,更要保持初心,堅守昔日對主的忠誠,以免從高處掉下來。   小編從沒試過身居高位,故不太體會當中暗藏的危機。大衛和上述那位老師,本可發揮更大的影響力,以生命感染生命;但他們因着自己的軟弱而犯罪跌倒,實在可惜!究竟一個能積極地感染他人的人,需要具備甚麼條件?那就是勇於面對自己的弱點,跌倒後再站起來,以「過來人」的身份,與陷入低谷的人同行嗎?   在聖經中,保羅多次毫不諱言他以往常常逼迫跟隨基督的人:「我也曾逼迫奉這道的人,直到死地,無論男女都鎖拿下監。這是大祭司和眾長老都可以給我作見證的。我又領了他們達與弟兄的書信,往大馬士革去,要把在那裏奉這道的人鎖拿,帶到耶路撒冷受刑。」(使徒行傳22:4-5)後來,保羅得蒙上帝光照,認識耶穌基督是救主,從此以後,便以回轉的「過來人」身份,四處傳揚這福音。   今天,在這幽暗的世代,正需要一群基督徒像光一樣發揮影響力,把黑暗變成白晝。您願意為主作光,並以您從失敗中起來的經歷,去感染別人歸向基督,且與他們走出黑暗嗎?

生命在手?

生命在手? 朋友的哥哥不煙不酒,卻患了肺癌,終年51歲。在最後一段日子,他嘗盡了痛楚。在他離世後,他的親友不斷在問:「為何是他?他是我們當中最注重健康的,又學中醫,又學針灸,勤做運動,早睡早起,為甚麼會患上這病?究竟是甚麼原因?是工作壓力嗎?是心裏鬱悶嗎?」 沒有人能回答這些問題,也許現今在天家的他知道答案吧?他的離開,令很多人活在傷痛中,尤其是他的太太與兒子。幸好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與支持下,他們總算撐過了,從一場苦難中醒過來!這就如寒冬過後,光禿禿的枝頭長出更多更美的花朵! 有誰知道生命的長短?既然沒有人知道,何不好好地過每一天? 把無關的炫耀放下吧!即使你有一億家財,令人羨慕不已;但這一億能帶進天國嗎?沒有及時行善,將來如何向上帝交待?這一億只是用來炫耀嗎? 把無謂的競爭,以及無聊的是非放下吧!縱然有人行為可憎,你很想把他的惡行揭露出來,叫眾人與他為敵;但你將來到了天家,上帝問你一直想做的,就是除去你的敵人嗎?這值得你花上全副心思嗎? 如果上帝告訴你,你在世還有三年時間,你會做甚麼?或許你會好好利用這三年,追尋你的快樂?更珍惜身邊的人?更多體驗上帝所創造的大自然是何等美麗?每天聆聽自己的心底話,問自己究竟想做甚麼?你或會發現自己原來不怕死亡,因為這是上帝接你回家;反之,你最不捨的是有很多事情未做,不夠去愛你身邊的人,還未放下積在心裏多年的人與事。你可能會祈求:「主啊!請多給我十年!」 「看哪,上帝的帳幕在人間。祂要與人同住,他們要作祂的子民。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,作他們的上帝。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;不再有死亡,也不再有悲哀、哭號、疼痛,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。」(啟示錄21:3-4)

移民潮下的援手

移民潮下的援手 在酒樓,聽見一班「老友記」的對話: 「我的朋友走了,我還可以做甚麼?」 「我最愛的兩個孫兒去了英國,很掛念他們!」 「我二十多歲的女兒也去了英國,整個星期都聯絡不到她!」 「唉,我兒子一家去了加拿大!曾答應一抵步就給我電話,誰知一直沒有消息,累我失眠了兩晚才收到一個來電報平安!」 「我女兒叫我與她一家到英國去……但我不懂英文,怎麼去?」 「你女兒願意與你到英國去,很孝順啊!我有三個子女,半年內一個一個離開香港,剩下我兩老。內地工作的兒子叫我去與他同住……他正與內地一個女友同居……」   資訊科技的發達,可以拉近兩地親友的距離,例如十多歲的子女到外國讀書,仍可天天在網上與父母交談,開live現場報導,減輕了父母的牽掛。不過,對於不懂這些科技的祖父母,又怎麼樣?香港由2019年的社會事件,後來「新冠肺炎」的爆發,至今疫情雖已好轉,但近期又湧起一浪一浪的移民潮,引發一樁一樁令人傷感的分離事件。原來移民可以來得那麼急速!長者既不明白更不捨得,只能為兒孫送上祝福,內心許多憂慮與不安又可向誰傾訴? 既然這樣,我們何不調校一下服侍的對象?長者是我們可以服侍的群體嗎?他們在哪裏?在教會?在鄰舍?在親戚或朋友當中? 記得有一次在一位朋友的歡送會中,這位朋友慨嘆她身為獨女,很不願意留下父母在港。作為她的朋友,我用了三個月去與她的父母建立關係,成為兩老可信任的後輩。在為她送行那天,她的父母窩心地叮嚀:「阿女,你放心好了,在英國與孫女好好生活,我們在港有你這個朋友照顧。她已教曉我們用WhatsApp,我們也懂得用Zoom,原來不太難。在覆診醫院的聯絡名單中,也加了你這個朋友的名字,她會陪我們去覆診,你不用擔心了!反而你要慢慢適應當地的生活,無論多忙都要煲湯……」 我在香港多了一位爸爸和媽媽,是上帝所賜。那位朋友到英國已半年,在這半年間,我常到她父母的家中吃飯,解答他們使用手機或電腦的一些疑難,還約好日後在英國與他們的女兒見面,不覺就談了一小時。原來上帝委派給我的任務,一點也不辛苦,而且很有滿足感,讓我這個留港的中年自覺生活充滿意義,不只是營營役役地上班下班,或是上網「煲劇」。這真是win win,感謝主!主的安排總帶給人一種驚喜!只要願意踏出一步,上帝就用得着你! 聖經說:「朋友乃時常親愛,弟兄為患難而生。」(箴言17:17)你有需要這樣幫助的朋友嗎?

最終的目標

最終的目標   今年的奧運熱潮喚起我們對體育精神的再思,尤其在今天身處的困境中,運動員堅毅不屈、再接再厲的精神,更值得我們學習。他們每天接受艱苦的訓練,經歷無數的傷與痛,為的是追求他們的夢想?為他們的目標而奮鬥?或是挑戰自己的能耐與極限?   對於身體有缺陷的人來說,參與體育競技,豈不是更大的挑戰,更需要克服許多的困難嗎?在剛剛舉行的殘疾人奧運會中,本港共有24位運動員出戰八大運動項目,包括輪椅劍擊、硬地滾球、游泳及羽毛球等。   其中一位被譽為「香港輪椅劍擊天后」余翠怡,是小編所認識,也深深佩服的。她在十一歲時左膝蓋突然腫起來,經抽查細胞化驗後確診骨癌,後來因左小腿做化療時出現排斥,不得不在十三歲切去一條腿。她十六歲學習輪椅劍擊,二十歲第一次參加「殘奧」,之後每一屆「殘奧」都參加,在過去四屆共奪得7金3銀1銅的驕人成績。   余翠怡在接受訪問時,這樣說:「我可以說是獲得了第二人生,十一歲之前,我是一個無憂無慮、健康快樂、有父母愛錫的小朋友,如果不是這個病,我可能過著平凡的人生,讀書、工作、結婚生子……在我十三歲要把一條腿切去時,真的不開心,但我從沒有自暴自棄、怨天尤人,或者放棄自己……如果可以選擇,我當然希望無病無痛,但如果我不是傷殘人士,就不會成為『殘奧』冠軍。我接受自己身體上的殘缺,每個人都面對不同的問題,有不同的經歷,看你如何把握……」   在我們的人生路上,何嘗沒有遇上逆境與患難?在差點要放棄的時候,這些運動員的堅持和苦拼,或可成為我們的激勵。但不要忘記,我們更有從上而來的力量幫助我們:「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,是我們的力量,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。」(詩篇46:1)願我們每天都靠著這力量和幫助,回應上帝給我們的召命,誠如保羅在腓立比書3章14節所說:「向著標竿直跑,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。」  

輸在起跑線

輸在起跑線   有一次,在我們舉辦的一個講座完結後,一位青年眼有淚光地靜靜在旁等候與講員合照,他像是滿懷心事、鬱鬱寡歡……待我們嘗試更多認識他,才發現他的另一面……   單從外表,如果你不認識他,絕對不會上前接觸他,因為他先天患有亞伯氏症,臉容不美,甚至可能嚇你一跳!他自小受人欺凌,更被人誤會精神出了問題。別人看不見他的優點與潛能,上帝卻早已看見;而且讓我們認識他,帶給我們很多正能量。除了因為他的經歷,還在於他不美的外貌藏著一顆善良的心;更有專業的審美眼光,可以拍出一張張有深度的相片、一段段感人的好戲!   常言道「人生無常」,能擁有健全的身體,並且健康地成長,並非必然。以下是阿言這位青年分享的見證:   由於先天患有罕見的亞伯氏症,我自小出入醫院無數次去動手術。這個病亦影響我的身體出現一些缺陷,在小學階段常受到同學欺凌、嘲笑、侮辱。我曾經嘗試尋求學校社工的幫助,但那位社工不單不相信我的話,而且覺得我的精神有點問題,令我大受傷害,不敢主動結交朋友,所以我從小到大都朋友不多。   我就讀的中學是一間基督教學校,每星期都有一堂宗教課。雖然我每次上堂都不明白老師在說甚麼,常打瞌睡,但記得老師說過一句話:「信耶穌就上天堂,不信就落地獄」,這句話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。可是,究竟天堂是甚麼?除了每星期的宗教課,在聖誕節前,學校會舉行佈道會,台上的老師每年都會問:「你願意接受耶穌成為你的救主與生命的主嗎?若是願意,請舉起手,我們會為你祈禱。」但我每年都無動於衷,因我慣與外界隔離,把自己收藏起來。   直至2007年,爸爸的一位朋友邀請我參加一個制服團體的聚會,起初我總是婉拒,因為害怕會被歧視,甚至像小學時被欺凌。但爸爸這位朋友不厭其煩地邀請我,最後為了敷衍他,我便答應參加一次。當我踏入聚會場地,感受到一種從沒有的溫暖與愛,導師和隊員不僅沒有排斥我,而且關心、鼓勵、支持和接納我。在不知不覺間,我一次又一次參加他們的聚會,而我之前在腦海中許多假設的問題再沒有出現,並且開始願意接觸不同的人,亦透過導師的教導和講解,讓我深入認識福音。2008年5月,有弟兄姊妹再次問我是否願意接受耶穌成為個人的救主時,我就決志信主;後來於2011年10月正式成為新造的人,加入教會。   縱然這一刻仍未忘懷童年的陰影,但感謝神,讓我願意認識身邊的人,尤其是去年認識了友會一位姊妹,在我陷於低谷時幫助、鼓勵和支持我,讓我一步一步從逆境中走出來,去服事人,而且在台上領詩,甚至今天能在人前分享見證。馬太福音19章26節說:「在人這是不能的,在上帝凡事都能。」   編後語: 阿言,我們在此向你道謝,感謝你一直支持我們,幫忙很多拍攝和錄影的工作。你是多麼的樂於助人,從不拒絕別人的請求,即使沒有報酬,也欣然接受,因為你只想幫助人,所以有些人喜歡佔你便宜。記得有一次,我們十分氣憤地談到如何被人佔便宜,你卻默默地點頭,深明當中的感受。耶穌說:「無論何人,因為門徒的名,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一個喝,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人不能不得賞賜。」(馬太福音10:42)你常常給人送上涼水,但有誰給你一杯呢?   從你身上,我們學習不必計算那麼多,也不用為明天憂慮。你媽媽早已離開你,爸爸從沒有出現,只有主耶穌每天陪伴你。在此,盼望你繼續努力為主而活,以生命去見證祂,讓祂在你身上成就祂的美意!  

人生勝利組

人生勝利組   香港過往多年的安定繁榮,彷彿被接二連三的風暴席捲而去。面對巨浪沖擊,有人選擇移居他鄉,有人選擇留守故地;但無論如何,同樣要面對不同的困難和挑戰。在種種變幻莫測的境況中,如何堅信不移,持守信仰?聖經中哪一位人物也曾遭逢人生的起起落落?他在整個過程中怎樣倚靠神?   讓我們來看看舊約聖經中的約瑟。他的前半生歷盡坎坷,然而最後的結局卻是如此奇妙!從約瑟身上,我們可學到如何面對人生遇上的難題。約瑟在不敬虔的文化中,成為一個敬虔的人,一個真正的勝利者!究竟他的得勝祕訣在哪裏?   上帝同在   試想約瑟十七歲時,不只是遠離家鄉、被賣為奴,且被自己的家人出賣,這是多麼痛苦的經歷!在這情況下,人很容易心中充滿苦毒、怨恨,但約瑟不是這樣。雖然他離鄉別井,但他真實地經歷了上帝的同在,把他的苦毒和怨恨轉化為饒恕與感恩。   上帝與約瑟同在,不但是約瑟的親身感受,他的主人波提乏也感覺得到。創世記39章5節說:「自從主人派約瑟管理家務和他一切所有的,耶和華就因約瑟的緣故賜福與那埃及人的家;凡家裏和田間一切所有的都蒙耶和華賜福。」因此,波提乏把一切都交給約瑟管理。   勝過試探   約瑟被賣到埃及時,可算是個「窮光蛋」,如今他在波提乏家中掌握大權,容易受到錢財的試探,趁機中飽私囊,為自己賺一筆「油水」;但約瑟沒有這樣做。除了錢財之外,約瑟還要受「色」的試探。波提乏的妻子見約瑟年少英俊,屢次引誘他同寢;但約瑟一次又一次勝過這試探,即使為此身陷牢獄也在所不惜。   約瑟勝過試探的秘訣,就在創世記39章9節末:「我怎能作這大惡,得罪上帝呢?」他敬畏上帝,故不敢得罪上帝。同樣地,不論在甚麼環境,只要我們常存敬畏上帝的心,就能勝過各種罪惡的試探。   不自怨自艾   約瑟在獄中的境況如何?不問而知是嘗盡痛苦。約瑟此時若變得自憐,甚至自怨自艾,是可以理解的,因為他是為著尊敬主人和潔身自愛,才受到這樣的對待。幸有上帝與他同在,向他施恩,即使在監獄之中,仍受獄長賞識,被升為領袖。   所以,即使我們陷入困境,只要我們不存怨憤,專心倚靠上帝,困境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學校,教導我們信心的功課,熬煉我們成為上帝喜悅的人,像鍛鍊約瑟一樣!  

阿爸,我想

阿爸,我想…… 寸草心   太平洋東岸的海風輕撫著她的長髮,潮浪沖刷著腳下細沙,她手中拽著那本雜誌,咀嚼著剛才牧師說的話: 「這本中文期刊的總編,在主日週刊看到你的信主見證散文就喜歡,徵得我們教會同意刊登了。這期送你啦,今後多寫呀。」 一波小白浪湧來,她竟打了個寒颤,思緒淌回大洋西岸一個只有月光的夏夜…… 那年八歲的她牽著爸粗大的手,蹦跳踏踩著自己的影兒,「爸爸,我想長大以後寫作!」她仰起頭,天真地晃著兩條羊角辮。 「不好,作家都很苦……」爸還提到幾個坐牢、自殺的人名,她黯然想起鄰居整天躲在家寫小說的大姐姐,街坊的阿姨們說「沒出息」。 然而,她最愛上中文課,聽到陶醉時連小腦袋都會不知不覺歪到一邊。做完家課,爬上爸爸的書架,生吞活剝《水滸傳》、《福爾摩斯探案記》、《基度山伯爵》、《一千零一夜》、《蝦球傳》,舔嘗《圍城》、《人啊,人!》的絲絲苦澀。捧著《紅樓夢》,就想像一家子變成了戲台上濃妝彩抹的演員。 老師把她的作文送去作家協會的少年徵文比賽,還得獎了,可她一點也不興奮。為了進名牌大學,滿書架都是應考工具書。爸總是很忙,媽總在做家務,誰也不知道她的小船早就迷失了方向。 留洋數年,信主是始料不及,卻是生平第一次獨自決定的大事,一直沒有告訴家人。唉,但那意外「被發表」的文章,刊登教會提供的真實姓名和作者簡介呢! 一波又一波吐著白沫的潮水衝上沙灘,她不知該怎麼向爸媽交代,苦惱地一屁股坐下來。 直到斜陽落下,她仰起頭來,彷彿那夜月下拉著爸的大手說:「阿爸,我不是想當作家,只寫一些祢的事,會很苦嗎?」 湛藍的海面飄過幾片雪白的帆,腦海掠過友人的幾行詩句:遠航,我拒絕任何行囊,因為風,沒有固定的方向。 過了很久,很久,靜謐中,靈魂深處一個溫柔的耳語:不用怕,我就是你的港灣。   (文章曾發表於《基督教週報》第2920期,蒙允許轉載)  

少年大事

少年大事   資訊科技的發達,加速了網絡訊息的傳播,也進一步加深了中年父母與少年子女的距離,這就是所謂的「代溝」吧!   有父母嘆著氣說:「我已投降了!實在無法與家中的少年子女溝通,他們的想法與我們這一代簡直南轅北轍,網上與朋友無所不談,但對著父母卻一言不發。當他們的學業成績有進步,我都會讚賞他們一兩句,但總不及朋友給他們的“like”令他們雀躍。最叫我氣惱的,就是他們的房間常是一片雜亂,垃圾堆積如山;而且不是忘記這,就是忘記那……我不禁心裏問:究竟他們有甚麼人生目標?以後的日子怎麼過?」   也有年輕人這樣回應他們的父母:「是你在這冷漠的世界把我生下來……我辛辛苦苦讀書是為了甚麼?我也想知道我的人生有甚麼目標!究竟我以後的日子怎麼過?」   今天,不少基督徒父母帶著孩子參加教會的小學級主日學,但孩子升上中學後,又有多少個願意每星期都跟隨父母上教會?許多牧者都為到如何牧養千禧年後出生的一代而苦惱。他們究竟在想甚麼?在這個包容同性婚姻、接受婚前性關係、不抗拒大麻副產品的時代,對新一代來說,福音已是outdated嗎?聖經的真理已不切實際嗎?如何鼓勵他們多讀聖經、持守信仰,是現今教會的挑戰!   信仰其實是一個經歷。回想我們走過的信仰路,我們都曾離開主很遠,拒絕福音;今天能接受耶穌為救主,因為我們經歷過祂的愛和恩典。同樣地,新一代也需要經歷主才能相信主!祈求上帝賜我們智慧與耐心,能明白他們的想法,並學習以愛吸引他們認識主、歸向主!   另一方面,聖經也提醒我們:「教養孩童,使他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。」(箴言22:6)在成長過程中,孩子無可避免會面對各種誘惑與沖擊,所以我們當趁孩子年幼願意受教的時候,更多關心他們,與他們建立互信的關係,而且盡早把上帝的真理注入他們的心靈,使他們有足夠的防禦能力,為他們未來踏入反叛期鋪路。   因此,本社正計劃出版四期的「3D布偶兒童電子書」,作為小一學生的課外讀物。當中包括一些品德故事、減壓良方,還有「布偶老師」的正向教導,以及為家長打氣的文章,盼望透過學校免費分發開去,為今天的小一學生和家長出一點綿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