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經人物的故事

在舊約聖經中,你最熟悉哪位聖經人物?最令你敬佩的是誰?摩西?大衛?以利亞? 你又最喜歡新約聖經中哪一位人物?保羅?彼得?約翰? 聖經許多人物都經歷過人生的高低起跌,有無助的時候,在十字路口只覺前路茫茫,不知何去何從,也曾接近死亡的邊緣……在這些日子,他們怎麼過? 你不妨挑選一位聖經人物,細心研讀他或她的事蹟,並且牢牢記在心中。當你也陷入低谷,不知前路如何的時候,這位人物的人生點滴,或能給你安慰與動力。   小編就以新約聖經中的彼得為例:(為甚麼選他?因為小編自覺有點像他。) 彼得的優點: 順服:主選召他,他便立刻放下網跟從主(馬太福音4:20)。 謙卑:聽主吩咐下網打魚,不自恃對捕魚的知識與經驗(路加福音5:5)。 求真:渴求主向他解明屬靈的真理(馬太福音15:15)。 率直:耶穌在山上變了形像時,他對耶穌說:「主啊,我們在這裏真好!你若願意,我就在這裏搭三座棚,一座為你,一座為摩西 ,一座為以利亞。」(馬太福音17:4) 認識主:明白耶穌是基督、是永生上帝的兒子(馬太福音16:16)。 知錯能改:雖曾一時軟弱而三次不認主,但最後仍履行使命,努力傳揚主道(路加福音22:61-62)。 彼得的缺點: 信心易受影響:他跟隨耶穌在水面行走時,見風甚大,害怕起來,差點沉入水中(馬太福音14:30)。 不體會主的心:當耶穌預言祂將受難、復活、降臨時,彼得勸主不要如此,被主斥賣:「撒但,退到我後邊去!因為你不體會上帝的心意,而是體會人的意思。」(馬可福音8:32-33) 過於自信:他向耶穌保證自己信心剛強、愛心堅定,甚至誇口:「即使眾人為你的緣故跌倒,我也絕不跌倒。」(馬太福音26:33)但後來卻一敗塗地! 血氣之勇:在耶穌被捉拿時,他竟拔出刀來,削下了大祭司僕人的耳朵(約翰福音18:10)。   小編從彼得身上,看見自己不少屬靈的盲點和弱點。你從彼得或其他聖經人物身上,又看見甚麼?最叫我們感恩的,就是無論我們有多少缺點,只要願意被上帝改變,也可化軟弱為剛強。另一方面,我們的優點若蒙上帝使用,成為上帝合用的器皿,我們的生命可以是不一樣!

不平凡的人生

在我們周圍的平凡人之中,也有許多不平凡的故事。本社有幸在過去數年,把好幾個不平凡的故事出版成書,讓更多人從中得到鼓勵。這就如聖經說:「既然我們有這許多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繞着我們,就該卸下各樣重擔和緊緊纏累的罪,以堅忍的心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。」(希伯來書12:1)   《與爸造世界》(作者:李榮漢) 這本在第二屆「想創你未來—初創作家出版資助計劃」繪本組中獲獎的書,見證 Uncle Tony 在人看來的禍患中,經歷上帝的恩典。他的兒子六歲時,因一場嚴重的交通意外,腦部重傷,以致日後看不見、說不清,四肢的活動能力也大損。他的妻子亦因這突如其來的巨變而患上癌症,最後與世長辭,留下他獨力照顧嚴重殘障的兒子。這書就是講述 Uncle Tony 如何牽着兒子的手走過一段段艱苦的路,並且每晚用布偶給兒子講故事,與兒子一起創造一個美麗的心靈世界。今天,Uncle Tony 仍忠於召命,到世界各地以他的經歷去見證主,並且用布偶向孩子傳福音,還鼓勵父母與子女建立親密的關係。   《堅持到底》(作者:容美玲) 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姑娘,身體殘障,卻憑着堅毅的事奉心志,從澳門隻身來到香港宣教。在人看來,這似乎是不可能的;但這位生命勇士靠着上帝的恩典與力量,化軟弱為剛強!全憑上帝在背後推動,她跨過了重重難關,成為第一位輪椅宣教士!並且在上帝的引領和眷顧下,幾十年來,一個個神蹟在她身上發生,引領不少人歸向主,努力建立上帝的國!   《無腿無眼的快樂天使—愛麗絲》(作者:Alice Lai) 沒有眼,卻能看到別人心靈的需要,更看得透永恆的寶貴! 沒有腿,卻能走出去祝福人,更願意行在上帝的旨意中! 對許多人來說,Alice 一生可說是個悲劇,年幼時因延醫診治,以致雙目失明;後來更禍不單行,罹患癌症而要截去雙腿。面對這些不幸,Alice 卻能懷着喜樂和信心,活出豐盛,燃點生命,全是因為經歷到那位化腐朽為神奇的上帝……在許多的死蔭幽谷,總是不離不棄、陪伴左右,又親自抹去 Alice 的眼淚,給她應許,讓她在人生的舞台上,快樂登場,與上帝共舞,演出了一幕幕「化了妝的祝福」。 *                *              * 以上的書都經由本社的創辦人 Loretta 細心規劃與編輯,其實她也有一個不平凡的故事: 她兩歲就患上小兒麻痺症,早期撐着柺杖步行,後期以輪椅代步。從小到大,她在生活上遇到許多困難,對前路感到悲觀。後來在小學六年級認識了主,經歷主的愛,更嘗到祂的恩典夠用。大學畢業後,為了回報主恩,她以自己的語文恩賜事奉主,曾參與出版的書籍有好幾百本呢! *                *              * 不論人生曾陷入多少低谷與困苦,只要有上帝帶領及同行,經歷過後,便發現自己的信心增長了,屬靈力量也提升了!鼓勵你與人分享你的故事,為別人打氣,也成為上帝的用人,陪伴困乏者渡過難關!

平凡人的故事

甚麼講道內容最吸引你?較多人喜歡聽故事,所以有些牧者愛用經文串連不同人物的故事,令會眾聽得津津有味,而且容易明白經文的意思。也有不少牧者把自己的家事放在講台上分享,既可讓會眾更多認識自己,更可作為生活見證。 在不少佈道會中,有嘉賓在台上分享見證,真人真事,內容豐富而深刻,情節細緻而入微,觸動人心,令人不禁去問:為何有如此戲劇化的經歷?除了感謝分享的嘉賓願意把人生的經歷公諸人前,亦讚歎他們的勇氣及對主的信心!但你心裏會感到有點自愧不如嗎?覺得自己一生無風無浪,實在平凡得很? 小編看過一本書,內容講述一個平凡人遇上了主。可想而知,故事中沒有甚麼狂風巨浪,或是悲歡離合,只是在每天風平浪靜的大海上,常常與主相遇!你的情況也是這樣嗎?人生是否一定要經歷過驚濤駭浪,才能夠與主建立親密的關係?並且以此感動所接觸的人,引領他們歸向主? 嘗試在一天起床後,開始留意周遭的人與事,便會發現許多好人好事,當中都留下了上帝的印記: 在街道上,一個拾荒的老婆婆裝滿紙盒的膠袋破了,紙盒散在一地,有個婦人看見,連忙上前幫她執拾。 在公車上,有個年輕人看見一個攙着柺杖的老伯伯上車,立刻讓座予他。 回到辦公室,有同事給你遞上一杯熱茶,說要一起努力完成今天的工作! 在超級市場內,有個學生看見架上的物品掉了下來,便連忙拾起,放回原處。 回到家中,接到年邁的媽媽來電,說明天會煲一窩「靚湯」,囑咐你到她家裏喝。 這種種「窩心」的事,每天或多或少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,雖然不是轟轟烈烈、驚天動地,卻令人感到溫馨、愜意,甜在心頭,甚至在低谷中彷彿注入了正能量。很多時候,上帝就是這樣透過一些平凡人所做的平凡事,照耀這昏暗的世界! 你也願意為主做這些平凡事嗎?例如:扶那將要跌倒的人一把;聆聽朋友們訴苦,並給予適切的關懷和鼓勵;致電問候遠方的親友;與子女共享親子時間……耶穌說:「無論誰,只因門徒的名,就算把一杯涼水給這些小子中的一個喝,我實在告訴你們,他一定會得到賞賜。」(馬太福音10:42)願我們在平凡中抓緊愛的契機,為主發光發熱!

考驗背後是祝福

不經不覺,Everyone Press Limited 成立快八年了!回想我們走過這條事奉的路,經歷了不少信心的考驗,但考驗背後是祝福!   從零開始 起初成立這小小的機構,只希望各盡恩賜,將最好的獻與主,讓主成就祂的事工。所以,我們在毫無人力、財力支援下,兩個人便毅然組成一個機構,展開一連串的開業行動。可是,我們由於資源不足,碰到不少困難,尤其在會計、IT 方面更是「門外漢」,常感到挫折,信心倍受考驗。 上帝便差派不同的天使幫助我們,例如申請為非牟利團體、建立機構的網頁,而且招聚更多從事繪圖、設計、會計、IT 專業的弟兄姊妹,以義務或 freelance 形式加入我們的團隊。我們便是這樣一步一步跨過了第一階段的考驗。   拓展事奉 最初幾年,我們以出版書籍為主,經手製作了 20 多本書籍,並按不同需要舉辦各類型的講座,服侍各個受眾。近年受社會及經濟環境影響,許多書室都結業了,出版業也受到重創。面對黯淡的前景,我們的信心再次受到考驗,不禁求問主:「祢要我們作甚麼?」 這時候,上帝讓我們憑着「助人與自助——布偶跟你做個 friend!」這個企劃,獲得香港政府「社創基金」的資助,訓練了 60 多位剛退休的人士操作布偶,並帶着布偶探訪長者中心及護老院舍,接觸不同的「老友記」,與他們講故事、談心事、傳福音。上帝為我們開了另一道事奉的門,藉着布偶事工,我們更進入學校和教會,接觸不同的年齡層,由三歲到一百歲都愛聽布偶講故事!   有祢鼓勵 在出版業陷入低潮的這些年間,上帝除了幫助我們開闢事奉之路,還在出版工作上經歷祂奇妙的帶領,讓我們勝過多次信心的考驗。 猶記得舉行第一屆「想創你未來——初創作家出版資助計劃」時,有一位作者邀請我們合作,一同參賽。當時不禁暗忖:「我們這小小的機構,怎勝得過陣容鼎盛的出版集團?」但上帝的一句話湧上心頭:「我們行事為人是憑着信心,不是憑着眼見。」(哥林多後書5:7)於是,我們便抱着一試的心情,以《珍珠解碼》一書參賽。結果,這書在「科普」類別中獲獎,令我們喜出望外,更深感上帝藉此鼓勵我們勇敢面對考驗和挑戰。 在第二屆比賽中,上帝再次讓我們憑《與爸造世界》一書在「繪本」類別中獲獎。祂深知我們是何等軟弱,所以一次又一次以獎項來激發我們在出版工作上不要灰心,更不要放棄。主啊,感謝祢!   最後,藉上帝這寶貴的應許作結,並與各位共勉:「我的恩典夠你用的,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」(哥林多後書12:9)無論前面的考驗如何,只要牽着主的手前行,何用懼怕?

勝過考驗的祕訣

人生遇到的考驗各有不同: 有些人出身貧窮,要比其他人加倍努力,才能夠力爭上游。 有些人突然身患重病,歷盡多個療程才撿回性命。 有些人遭到裁員而失去高薪厚職,為了養妻活兒,不得不由低做起。 *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   *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 * 耶穌在世的三十多年間,也曾受過考驗嗎?當耶穌預備出來傳道的時候,突然被聖靈帶到曠野去,轉眼之間,四周的環境大變。這猶如我們突然從事業成功、生活富足、身體健康等高處,措手不及地落入陌生的曠野中。這時候,耶穌要面對孤單、飢渴、白天的炎熱、晚間的寒冷,還有野獸的虎視眈眈,以及正準備全力對付祂的魔鬼撒但!這考驗是何等大,耶穌如何面對呢? 馬太福音4章1至11節記載耶穌面對外在世界的三大引誘:眼目的情慾、肉體的情慾、今生的驕傲(即虛榮心)。要勝過這些引誘,取決於能否克服內心的三大弱點,那就是:自私、偷懶、妥協,這些亦常是我們失敗的主要原因。 耶穌在考驗之中,都能勝過這三大弱點: 魔鬼叫耶穌把石頭變成食物;但耶穌沒有運用祂的權能去滿足自己的需要——勝過自私,不為了滿足自己而不擇手段。 魔鬼叫耶穌從聖殿的頂上跳下去,必有上帝的使者用手托住祂;但耶穌沒有使用神蹟奇事來吸引人跟從祂——不走捷徑,不求速成。 魔鬼叫耶穌拜他,便把世上的萬國和萬國的榮華都給耶穌;但耶穌沒有為求成功及世上的名利而放棄原則——勝過妥協,這是我們最易陷入的軟弱,常為着一些好處而不再堅守基督徒的原則。 *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   *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 * 我們由此學到: 面對物質的考驗時,要信靠上帝必有慈愛的供應。 面對名利的考驗時,要把上帝放在首位,讓祂引領我們往正確的方向走。 面對與上帝的關係受到挑戰時,務必緊記曾經歷上帝的恩典,竭力抵擋一切挑撥與離間。 最重要的是耶穌既像我們一樣,也受過考驗和試探,祂必能體恤我們的軟弱,正如聖經說:「祂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,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。」(希伯來書2:18)所以記着:當我們無力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考驗,可以向耶穌求助,祂能了解和幫助我們。

跨過考試的關卡

香港學生最擅長考試,坊間有各種「考試攻略」,家長們更踴躍地投入其中,孩子未到兩歲已開始訓練他/她成為「試場戰士」,全家進入考試的氛圍。之前還在公園跑跑跳跳的小孩子,一下子變成優雅的小淑女、博學的小天才。 有一次,一位年輕的媽媽哭着與人分享:她為了讓女兒入讀一間著名的幼稚園,舉家搬遷到名校地區居住,並託人幫忙鋪路,而且她每日在家中與女兒講故事,訓練女兒如何對答。但有誰料到,她的女兒在幼稚園面試當日,竟然無故地大哭起來,沒有回答老師一句話。究竟發生了甚麼事?沒有人知道,她的女兒只是說「好驚」! 也有一位媽媽從不了解女兒的心意,縱使女兒一直以來都抱怨學校的讀書風氣令她感到壓力,加上同學之間互相競爭,使她很想轉校;可是這位媽媽仍堅持女兒每次期考都要名列前茅。最後,她的女兒雖然考入香港大學,但讀了一年便退學,因她患上抑鬱症,壓力「爆煲」了!眾人眼中的好媽媽、好女兒,究竟發生了甚麼? 你有沒有看過《年少日記》這齣電影?導演把今天青少年在學校和家庭面對的壓力與困擾搬上大熒幕,讓我們思想一下少年人的心路歷程,以及他們與父母的關係是多麼微妙,猶如與生俱來的一種連結,需要用愛與包容去長時間培養。可是,考試制度很多時把這連結漸漸破壞了,使它變得鬆散,甚至斷裂,如果不及早修補,後果不堪設想。 設立考試制度原是好的,若運用得宜,可提升正面的競爭力,從考試結果去認識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,並調整自己的心態,例如: 成績優異的,不要驕傲及自滿,除了繼續努力,也伸手扶有需要的同學一把,當中必定有所得着。 成績未達標的,不要氣餒及失望,所謂「失敗乃成功之母」,先去明白自己失敗的原因,然後訂立目標,並尋求幫助,再重新向目標進發。在這過程中,可能碰到不少困難與挑戰,但當中所學到的,比成績更寶貴。 我們一生考試的次數,少則五十,多則過百。作為父母或師長,也可把自己的考試經驗與少年人分享,箇中最珍貴的不是成績,而是甚麼?另一方面,不妨想一想:耶穌選門徒有甚麼標準?祂重視的是甚麼? 當身邊的人面對考試時,讓我們把握這機會去建立他們,幫助他們勇於跨過各種難關!

復活大能

聖經記載,那個星期日早上,天快亮的時候,婦女們來看耶穌的墳墓。忽然,地大震動,有天使對婦女說:「不要害怕!我知道你們是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。祂不在這裏,照祂所說的,已經復活了……」(馬太福音28:5-6)自此之後,我們把記念基督復活的星期日稱為「復活節」。 可曾想過:為甚麼每年復活節的日期都不一樣?原來西方傳統把復活節定於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,因為春分之後日照時間較長,光明大於黑暗,這也象徵耶穌復活,就如光明戰勝了黑暗。對於今天彷彿陷入一片黑暗之中的人,這真是無比的安慰與鼓勵! 耶穌的復活帶給我們許多生命的啟示,讓我們來想一想:   愛主的得安慰: 天還黑的時候,馬利亞急不及待到耶穌的墳墓去,顯出她是多麼愛主。她發現耶穌的屍體不見了,便站在墳墓外面哭。這份愛深得耶穌要向她顯現,親自安慰她。正如耶穌在約翰福音14章21節說:「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,這人就是愛我的;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,我也要愛他,並且要向他顯現。」 軟弱的變剛強: 耶穌被釘十架後,門徒心裏非常害怕,把門窗都關得緊緊的。耶穌進來,三次對他們說:「願你們平安!」並且把聖靈賜給他們,差派他們傳揚天國的福音!耶穌復活的大能,也在我們今天驚慌恐懼時,加給我們力量。 疑惑的添信心: 每天面對生活的種種困難,不期然會懷疑耶穌是否與我們同在。復活主向多馬說:「伸過你的指頭來,摸我的手;伸出你的手來,探入我的肋旁。不要疑惑,總要信!」(約翰福音20:27)耶穌的復活也堅固了我們的信心,縱使被困在灰心沮喪中,茫茫不知前路,復活的大能帶給我們希望,在光中重新起步。 真正生命之路: 在現今世代,不少人都膜拜權力與地位,耶穌的復活卻告訴我們:放下與犧牲,才是真正通往生命之路。   其實我們每天都經歷復活的大能,不只是在復活節。只要親近主,就能支取這力量,在最不可能的時候,活出復活的生命!

愛的源頭

你嘗過孤單無力的感覺嗎?耶穌也曾嘗過。試想一想:耶穌由受審到踏上十架之路,祂的感受如何?有誰陪伴耶穌走過這條艱苦的路?祂一直以來所愛的門徒在哪裏? 耶穌除了受盡皮肉之苦,最令祂傷痛的,莫過於祂最愛的門徒在祂遭受苦難時,紛紛四散而逃,沒有一個留下來。耶穌可能心裏問門徒:「你們怕甚麼?還不知道我在天上的父掌管一切?」 縱然這樣,耶穌依然惦念祂的門徒,復活後向門徒顯現,安慰和鼓勵他們。然而這些門徒仍感到愧疚與不安,並且尚未立定自己的人生路向,不知道餘下的日子要做甚麼。於是,在提比哩亞海邊(即加利利海邊),出現一幅美麗而窩心的圖畫: 彼得和幾個門徒一起打魚去了,他們整夜辛勞,卻一無所獲。這好像大約三年前,耶穌與他們初遇一樣,那時耶穌叫他們:「把船開到水深之處,下網打魚。」(路加福音5:4)他們就網了許多魚,裝滿兩艘船。今次他們也是整夜辛勞,一無所獲,耶穌說:「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,就必得着。」(約翰福音21:6)果然他們網了許多魚,多得拉不上來。 彼得聽見是主在岸邊說話,便立刻跳進海裏,奔向耶穌。其他門徒也相繼上岸後,看見耶穌已為他們預備了烤魚早餐。這是何等溫馨的場面,慈愛的主不但寬恕他們沒有跟祂共度患難,還在他們情緒低落,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出現,幫助他們重新站起來。最後,耶穌對彼得說:「你餵養我的羊。」(約翰福音21:17下)彼得與眾門徒雖然曾經跌倒,耶穌仍給他們委以重任,復興他們。這份愛是何等浩大! 今天,我們或許也曾離棄耶穌,或在困難和恐懼面前退縮,令祂傷心失望。但祂仍然以祂無比的愛去愛我們,讓我們再次經歷那不配得的愛,並重新得力,勇於面對周圍的人與事,且愛那些不可愛的人,履行祂給我們的召命。主啊,感謝祢!

恨的緣由

聖經記載在耶穌被捉拿的那個晚上,「祭司長和全公會尋找假見證控告耶穌,要治死祂。」(馬太福音26:59)讓我們來想一想:究竟猶太人為何如此憎恨耶穌,甚至要置祂於死地? 與耶穌有利益衝突? 家人曾受耶穌傷害? 曾被耶穌騙去錢財? 耶穌是強大的競爭對手,心中容不下祂? 耶穌的言行「出位」,與他們的教導不同? 妬忌耶穌吸引了無數跟隨者? 害怕被耶穌取代,失去辛苦奪得的權力和地位? 還有其他原因嗎? 你也曾經憎恨過一些人嗎?甚至希望他們在這世上消失?那是為了甚麼?也許是因為他們對你造成很大的傷害?或其實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?或是你道聽途説,誤信別人的閒言閒語而對一些人產生恨惡? 今時今日,我們活在一個多元化的世代,常遇到許多與我們價值觀不同、性格不同、喜好不同的人。我們若未學懂接納與包容,如使徒保羅勸勉我們:「你們要彼此接納,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,使榮耀歸與上帝。」(羅馬書15:7)就容易對人感到厭惡,總覺得一些人面目可憎。 另一方面,我們也常遇到一些自私自利、行事怪誕、不可理喻的人,為求升職加薪而無所不用其極。也有些人高舉「求其主義」,躲得就躲,推得就推;也有人喜歡自吹自擂,奉行「擦鞋文化」……這些都與我們的信仰大相逕庭,與其對這些人憤恨不已,何不每天求主賜下智慧、忍耐與愛心?不但不要跟隨他們,還在適當的時候,智慧地向他們表達正確的處事方式和理念,並以忍耐和愛心去與他們相處。 耶穌昔日在十架上,也為那些殺害祂的人禱告:「父啊!赦免他們;因為他們所做的,他們不曉得。」(路加福音 23:34)你能學效主嗎?

為何而忙?

常聽到周圍的人這樣對話: 「近來怎樣?」「很忙啊……快忙死我了!」 「你在忙甚麼?」「許多事情令我忙得團團轉!」 約了朋友相聚,也常聽到:「我要早點兒離開,因為接着有個會議……」 似乎「忙」已成為都市人的口頭禪!我們每天真的很忙嗎?究竟我們在忙甚麼? 在每天如戰場的生活中,不少人忙着上班工作,忙着操持家務,忙着研究股市樓市,忙着讀書考試,忙着約會應酬,甚至忙着逛街購物;近年互聯網絡迅速發展,也有不少人忙着上網聊天…… 有時候,「忙」亦成了一種身份象徵,顯出大忙人的地位重要,彷彿世界沒有他們便會停下來。另一方面,「忙」也可以是個藉口。例如小編向來不喜歡很多人一同「飯聚」,若超過四人,就多以「忙」為藉口去推卻,因為覺得這些「飯聚」有時頗無聊,不但沒有共同的有趣話題,同桌的人很多時都各自講述自己的「威水史」,或是美好的家庭狀況,期望四周的人對他/她投以羨慕的目光! 聖經說:「世人行動實係幻影。他們忙亂,真是枉然;積蓄財寶,不知將來有誰收取。」(詩篇39:6)如果我們每天都只忙着賺錢,不斷抓緊各種發財機遇,以此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,那就要當心了!誠如聖經說,人生苦短,在人死後,這些窮一生精力去積蓄得來的財寶,可以留給誰呢? 所以,當我們在忙中打轉的時候,不妨停一停,問一問上帝:「這是祢要我忙着的事情嗎?」幾個月前,小編接觸到一些服務長者及殘障人士的機構,在數次輾轉探訪中,認識一位快走到人生盡頭的長者,他從不炫耀自己的成就,只是常常打開自己的心靈,努力與人分享他的人生閱歷,希望能建立別人。也有一位已屆九十高齡的長者,身體不斷衰退,已認不出家人了,但他口中常說:「我住在耶穌裏,耶穌也住在我裏面。」這位長者很喜歡讀聖經,他以往用一張張很大的紙把聖經金句抄下來,心想當自己眼矇耳聾的時候,這些金句能照亮他的生命。有一次,小編問他每天做甚麼。他回答:「我很忙,忙於背金句。」接着他請小編幫他把一些金句錄音,好讓他用手機不斷去聽,然後背誦。 今天,在你仍可選擇忙甚麼的時候, 你會怎樣為主而忙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