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中仍信靠
今天,世界各地發生不少天災人禍,地震、洪水、瘟疫、戰爭等消息,經常在新聞中報道;加上社會變遷、經濟下滑,許多人都慨嘆要捱一段苦日子……
在聖經的路得記中,拿俄米也曾經歷一段艱苦時期,她如何面對呢?故事從「當士師秉政的時候」(1:1)開始,當時以色列人背離了上帝的道,轉而拜偶像,以致國內遭遇饑荒,社會動盪,內戰頻生。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為了逃避饑荒,帶同一家由猶大的伯利恆遷到摩押,以為在那裏耕種,收成會好一點。
拿俄米的兩個兒子在摩押成家立室,但在這十多年間,她經歷了喪夫和喪子之痛,留下她與兩個已成寡婦的兒媳(1:3-5)。這三個寡婦失去了經濟支柱,必須設法養活自己。這時候,拿俄米聽聞上帝賜糧食給祂的百姓,便返回家鄉伯利恆。在路上,拿俄米吩咐她兩個媳婦回娘家另覓出路,最終只有路得跟隨拿俄米回鄉(1:6-18)。
當她和媳婦路得回到伯利恆的時候,全城的人都驚訝不已,婦女們交頭接耳說:「這是拿俄米嗎?怎麼變成這個樣子,頭髮斑白,臉容憔悴!」有人上前跟她打招呼:「拿俄米,你回來了!」
拿俄米卻回答:「不要叫我拿俄米,要叫我瑪拉,因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。」(1:20)「瑪拉」的意思是苦。拿俄米知道她和丈夫從前都走錯了路,離開上帝應許之地,去到上帝所厭惡的摩押,以致落入如斯苦況。她這樣回答,顯出她勇於承認自己的過錯,接受上帝所降的禍—─滿滿地出去,空空地回來。
拿俄米雖然經歷喪親之痛而傷心失意,甚至抱怨上帝使她受苦。然而,她仍深信上帝的掌權,沒有因苦難而離棄祂。反之,她在傷痛中細心察看上帝在她生活中的作為,一步一步走出陰霾。她和路得商量,家裏雖然一無所有,但那時正是割大麥的時候,四處是糧食。於是,路得「恰巧」來到波阿斯的田中,這時波阿斯也「正」從伯利恆來到田間,路得因而與波阿斯相遇,讓她可以在波阿斯的田中拾取剩下的麥穗,養活她和拿俄米。
路得與波阿斯的邂逅,全是上帝巧妙安排,成就祂奇妙的計劃!上帝悅納拿俄米的懊悔,也悅納路得對婆婆的順服和愛,讓波阿斯娶了路得,使她們婆媳進入順境,路得和波阿斯還生了一個兒子,成了救主在世的先祖(4:17)。
人生難免遇上苦難,但願我們在困苦中,仍留意上帝賜下的恩典,以信靠和感恩的心跟隨祂的帶領。